《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彼得的心情。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懂得要回报父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特别的算式题,看到这一条算式你有什么疑问?生:0为什么会大于60
过渡:相信同学们对这个算式有着很大的'疑惑,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个疑问。
2.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
(引出“账单”,师:什么是账单?生:记录所买东西明细的纸条。在古代,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进行交易,所以账字的偏旁是贝字旁。)
3.齐读课题(2次)
二、初读课文。
过渡:妈妈的账单上面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下面老师考考你们掌握没有。
2.学生认读词语。
过渡:刚刚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下面请你用以下几个词语来概括文章内容。
3.学生汇报: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
过渡: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让彼得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呢?
1、指名读“彼得的账单”。
①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xx的孩子,因为他xx
②提问:为什么小彼得要开这份账单给妈妈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二自然段,从文中寻找答案)
2.指名读“妈妈的账单”。
过渡: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到底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指名读、齐读妈妈的账单。
句式:我觉得她是一个xx的妈妈,因为她xx
②对比妈妈和彼得的账单,看看有哪些不一样?
(从付出和报酬两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妈妈的无私、无价)
过渡:这份账单承载着妈妈对彼得无私的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份爱的无私。
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又有什么反应呢?(羞愧万分)①现在让我们带着羞愧万分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②你从哪些词当中,感觉到了彼得那份羞愧?请你把它画出来,好好读一读。
③(引导看图读中体会)把小脸隐避起来的同时,也想把自己的羞愧之心给藏起来。
④小彼得也没有讲一句话,但是,他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仿佛在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四、联系生活,熏陶感情。
1.妈妈为我们做的实在是太多了,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关于母爱的故事。
2.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妈妈都为你们做过什么?还记得吗?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妈妈说?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妈妈的账单,通过比较两份账单的不同,让彼得感受到妈妈无私的爱。这份爱不仅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懂事了。它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献给儿女最温暖、最深沉、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份爱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和对比两份账单,在阅读中思考和交流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板书:0>60
孩子们,你们相信吗?0是大于60的!不信,认真阅读《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题目加了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试着读懂课文。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强调“账”,讲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哪些词语容易读错?和同桌交流。预设:
芬尼、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讲解“芬尼”;引导理解“如愿以偿”,并联系生活造句。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语。
4.文中多次出现“账单”一词。围绕“账单”,你有问题吗?(预设:文中出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写了什么?)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三)聚焦账单,感悟母爱
1.出示账单,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1)内容不同;
(2)时间不同;
(3)报酬不同。
2.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有什么感受?
3.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账单:
“十年的幸福生活”想想妈妈会为小彼得干什么?
“十年中的吃喝”会有什么?
“生病时的护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妈妈的眼里充满了什么?
4.妈妈的账单中充满了母爱,你从哪里看出了这种无私的母爱,把你的想法、感受写在书上,这也是我们要学会的
一种学习方式——学会写批注。
5.妈妈付出了那么多,却只索要“0芬尼”,母亲的`“0”中有什么?
6.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彼得读懂了妈妈的账单?勾画出来。请你再来评价一下此时的小彼得。用心读最后一个段落。
7.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感谢我们的父母。一起唱《感恩的心》。
(四)实践升华,回报母爱
1.此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此处隐藏19903个字……就给妈妈列出了一份账单,妈妈知道后不动声色的给了小彼得60芬尼,同时也开出了一份账单,账单中妈妈为彼得付出的是巨大的,而妈妈的索取是0芬尼。小彼得看了账单后羞愧万分,把索取的报酬还给了妈妈。全文用细腻的语言表达母爱的伟大,孩子在母爱的感召下转变成长。
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基本上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较成功之处是整堂课灵活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我联系学生生活经历来学习课文学生自主性高,讨论氛围热烈,对文中的条理性也掌握比较透彻,整堂课贯穿“母爱”这一主线,通过提问、讨论、谈话等种种形式,学生深深感受到母爱之情。因而也就理解了妈妈写一份账单的良苦用心,懂得了小彼得计较和不懂事,整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给学生充分营造质疑问难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母亲给予自己的爱,并选择相关句式说一说:
想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想起了(),妈妈()……
通过这个训练,学生对彼得妈妈这份账单中所包含的无价的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对自己不满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阅读的环节上不到位,整篇课文读的份量不足,内容没有指导学生阅读,大都是以师生对话、问题进行。另外时间的安排不够妥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前面对文中的生字、词语处理的太细,两份账单在内容上的不同让学生剖析得太细。另外,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如一——“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寻找并理解体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3、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深切的爱。
【说明】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趣味的小小说,很容易引起预备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喜爱,母子间的故事也能让他们联系生活产生思考。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全文虽然短小,但字词句的运用上有感点、有言外之意、有表达感情丰富之处,都可引导学生去感受。同时,作为一篇小说,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发展变化也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母子俩截然不同的帐单既是对比,又是映衬,而蕴涵在其中的就是无私深切的母爱,也是全文最耐人寻味之处,是学习的中国和终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设置情境。
理解帐单含义,为父母开一份抚育自己所花费的帐单,并与文中帐单比较。
引导学生站在父母角度思考,回顾父母在自己身上所付出的财力人力。产生差异,与课文中的帐单形成对比,引起思维冲突。
梳理情节
品味词语从情节的铺垫、展开、高潮、结局几部分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有言外之意或感情丰富的词句。(例学习建议中的词语)围绕情节发展变化,寻找出反映小彼得相应的内心变化的词句从而把握其心理活动发展和文章巧妙的构思。
学生把握情节的发展无非通过内容的概括或寻找文中的相应词句来感悟,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可渗透小说要素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对语言的感受过渡到对语言文字理性的认识。
深入研读妈妈的账单参与讨论,点拨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帐单来探究母爱的表现内容(物质、精神等形式)再挖掘出母爱的本质无私深沉(若能联系到单元主题更好)。
文章明明写了两份帐单,题目却叫妈妈的账单,这份困惑应是全文最中心最本质的问题,当然必须通过课堂讨论解决。除此之外,学生对中心主题的理解应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份帐单应是教师组织学生钻研文本、水到渠成的依据。
课后作业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感到羞愧万分,请你为他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展现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回家完成作业。
这是一份扩写练习,在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书面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是深入体会作品,在实际情境中发展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
【基础练习】
1、积累成语并造句:如愿以偿、小心翼翼。
2、从全文看,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何含义?与之照应的有哪些句子?
3、妈妈看到帐单后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你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吗?
4、从哪些心情和动作可看出彼得收到妈妈的账单后羞愧万分?
5、你认为文中哪些字词运用得既贴切又精彩,举一例说明。
【教学反思】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妈妈的账单》是一篇国外短篇小说,文中两次出现母与子分别开给对方的账单。因此,理解两份账单不同的含义是此文学习的重点。于是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每位学生站在母亲的位置,角色互换,为十几年来家庭为自己成长付出的代价开一份账单。这个课堂任务一布置,同学们纷纷兴致勃勃地列起清单来,顿时,林林总总的数额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是,有好几位学生的账单上都出现了无数元或不计其数的字样。恰好与文中母亲开出的0芬尼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无限大,一个是无限小,但它们之间却被浓浓的爱划上了特殊意义的等号。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就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等式中展开,学生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挖掘等式背后的深意。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相机提问激趣:
《可贵的.沉默》中孩子门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着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
2、结合连结语的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渎课文理解
1、提出默读要求。
2、学生默读思考。
3、学生汇报。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
2、重点问题交流:
⑴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作法?
⑵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四、课堂延伸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文档为doc格式